20191017【談文化照顧與部落品牌經營】

 


面對臺灣社會高度都市化發展,以及近年來造成青年貧窮的結構性危機,「返鄉」逐漸由個人式行動,轉為受國家關注的社會問題「解方」。然而,在帶著少許浪漫成份的返鄉故事背後,如何給予返鄉青年適切的制度性支持,讓青年與地方社會接軌,率先盤點地方特色與資源,建立起具有可行性、延續性的實踐模式,銜接過去「社區總體營造」系統,這些是可見未來的重要工作。

本工作坊邀請3位「返鄉青年」現身說法,除了就其工作經驗進行主題演講,也由主持人帶領圓桌討論,引導參與工作坊學員針擬定「回鄉方案」,具體思考資源盤點、組織連結、資源共享、問題化解等議題,協助原住民青年更具體築/逐夢。

議程

時間

2019/10/17

地點

臺灣大學第二學生活動中心705教室

合辦單位

臺灣大學原聲帶社、臺灣大學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

主題及講者

(一)文化照護與部落健康營造

拉蓊進成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碩士,現為撒奇萊雅族馬立雲部落工作者、秀姑巒溪流域聯盟發起人,曾任鹿野鄉健康促進協會專案經理)

(二)部落美學與品牌經營

林易蓉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阿美族精緻工藝設計KAMARO’AN品牌創辦人)

Nakaw. Putun

(英國藝術策展碩士,花蓮藝術通路Wata品牌創辦人)

 

行政院原民會核定部落文化健康站實施計畫,工作坊學員就此與部落青年講者面對面討論。在學員的反饋中,認同講者所說的「文化脫序會造成生活失序」,而生活的困難也會造成文化剝離,因此文化照顧的工作要因地制宜,而身為第一線人員,要善於觀察、有研究精神,而不是搬用僵化的照護模式,在照護行動中更要以部落居民的感受為重,使人能在文化脈絡裡「好好生活」。文化照護的目標,是建立起安全網和健康新指標。

在部落美學與品牌經營主題中,學員非常關心如何在部落創業和建立品牌。經由講者分享,認為品牌經營需要培養各種連結能力,務實評估階段性目標,且雖然是從部落出發,但不能自我設限,而是要敢於踏出部落,精進轉譯文化能力,如果是藝術性產業,更需要不斷尋找對文化的感覺、感動,在分享和反思中學習,透過藝術認識部落的文化,也讓部落更認識自己。原住民的當代藝術自我定義,從找尋部落美學基因開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