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1【馬華文學與族群政治】

 



講題:馬華文學與族群政治
講者:張錦忠(中山大學外文系 副教授)、高嘉謙(臺大中文系 副教授)
演講摘要:
  「馬華文學」作為馬來西亞華語語系文學的簡稱,指涉了一個在馬來西亞這樣的多元族群、多語與文化多樣性的社會生產、傳播的文學。事實上,馬華文學的定義、位置、題材,在在涉及族群政治。單單馬華文學書寫者使用「華文」或「中文」作為他們的創作媒介語,就已經是族群政治的結果了。
  本講座以「馬華文學與族群政治」為題,兩位講者(張錦忠與高嘉謙)將就上述議題分別討論。張錦忠將先勾勒馬來西亞的族群政治歷史背景與現狀,陳述族群政治對華人文化與教育的干預與影響等問題,以及馬華文學在不同的時空對種族政治的回應。高嘉謙則在次族群政治的框架下,以黃錦樹、賀淑芳、李永平等當代馬華小說家的作品為例,討論馬華文學文本如何處理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面對種族政治問題,並將分析這些文本中的他者/異族再現。


紀錄/林泉吟

張錦忠教授從五一三事件已屆五十年作為開場,一方面說明五一三事件時至今日,仍像是一幢歷史的幽影影響著馬來西亞,從官方到當地,五一三事件都成為了某種激化族群的象徵符碼;另方面也帶領與會者重新思考馬華文學與族群政治之間的關係。

接續,張錦忠教授進一步透過梳理歷史脈絡來談論族群、種族或身份認同在馬來西亞的發展與演變,並指出馬來西亞作為「離散族裔的家園」,歷經馬六甲王朝、英國殖民以及中國等不同政治群體在其疆土上的移動與遷徙,以及不同族群在之中的開枝散葉,從而逐漸形成今日呈現在你我眼前的馬來西亞。值得深思的是,張錦忠教授亦提醒了與會者,在看似族群、語言與文化多樣性的馬來西亞,背後其實是不同殖民力量與歷史共業所構築的現象。換言之,所謂的多元及其相關的政策制訂等,背後其實隱含了許多社會創傷與歷史不正義。

在扼要地勾勒馬來西亞的族群政治歷史背景與現狀後,張錦忠教授則聚焦於華人之上。在二戰結束後,華人結束了不斷遷徙與離散的歷史。在歷經了日本侵入、馬共抗日以及冷戰時代後,與之相關的文學作品也不斷地萌芽與茁壯,在此基礎上,我們的確可以說,特別是在馬來西亞的社會脈絡下,文學總是與族群緊密扣連。有趣的是,不僅止於文學,張錦忠教授亦在演講時不斷穿插馬來西亞不同時期的影像紀錄。其影像大多與庶民日常相關,透過在不同歷史的來回轉換,與會者也從而得以在其中「看見」彼時、此時的馬來西亞。

最後,張錦忠教授回到了當代,探討在建國後的馬來西亞,前後走過幾十年無論是國際或國內的動盪,現如今,對於「2020年宏願(馬來語:Wawasan 2020)」即將到來,對於馬來西亞政府亟欲打造的「馬來西亞國族(馬來語:Bangsa Malaysia)」之意象,張錦忠教授則仍回到了最根本對於族群政治所提出的叩問與反思,亦即,我們仍然需要去正視在此宏大敘事的背後,那些隱而未現的族群歷史傷痕與不正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