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0【見與不見:從鐵路華工談史丹佛大學】





2018310日在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舉辦了「正視大學的歷史與責任:從臺大與原住民族談起」系列演講的第二場:見與不見:從鐵路華工談史丹佛大學,本場演講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的梁一萍老師為我們分享史丹佛大學與北美鐵路華工間的關係以及該大學教授組織的相關團隊因而發起「北美鐵路華工研究計畫」的研究成果。


一開始梁一萍老師尚未直接破題說明史丹佛大學與北美鐵路華工間的關係,而先帶領大家認識史丹佛大學,該校在全球排名方面僅次哈佛大學,每年錄取率4%為全美最難進的大學,每年學費折合約新臺幣兩百萬,市面上許多知名公司創辦人為該校校友或學生,包括AppleGoogleNikeYahooInstagramVictoria’s Secret等等,該校圖書館系統也十分豐富,包含900萬多卷藏書、150萬筆電子書、150萬多筆有聲書、26萬件稀有或特殊書籍等等。另藏有牛頓的原文書籍以及古騰堡的聖經,甚至還有關於星際大戰主角Luke Skywalker的手稿。此外,蔣中正日記的手稿也在史丹佛。非學生身分只要有證件,一年有七次可以免費入內參觀並看書。這樣一間頂尖卓越的大學,其誕生起因於Leland and Jane Stanford夫婦的喪子之痛,他們決定以把他人的小孩都當成自己的小孩來愛的方式以紀念他們不幸於15歲病逝的兒子,並將他們大部分的財產與土地(超過8,000英畝,與等於32平方公里多)都捐出來,花了六年的時間,終於在1891101日在加州介於舊金山(San Francisco)與聖荷西(San Jose)間的帕羅奧多市(Palo Alto)正式建立了史丹佛大學。


史丹佛大學創辦人利蘭.史丹佛(Leland Stanford)身為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其於1869510日在猶他州的普瑞蒙特瑞峰敲下著名的「金色道釘」──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及聯合太平洋鐵路的匯合處,使洲際鐵路宣告正式完竣,而後累積豐厚的財富即是後來史丹佛大學籌建的資金來源。然而鐵路竣工風光面的背後,卻很少人繼續探究在18651869年間有一萬至一萬五千名華工在惡劣的環境下辛勤勞動,以協助建造北美第一條洲際鐵路的歷史。這一段華工付出巨大的勞動力的史實,除了對美國國家主義和早期全球化的發展有間接的影響,同時也對海外華人歷史與文化開啟重要的一頁,卻從未得到過應有的重視,人們對他們的情況也所知甚少。史丹佛大學美國研究講座教授Shelley Fisher Fishkin 與東亞研究中心主任Gordon Chang(張少書)有鑑於此,認為北美與亞洲地區的歷史學家及其他領域學者應該合作尋找新的歷史資料,並建立多領域研究取徑,帶領大家了解及正視這長久被忽略的歷史。


在紀念華工修築鐵路一百五十週年之時,史丹佛大學於2012年發起「北美鐵路華工研究計畫」(Chinese Railroad Workers in North America Project),進行涵蓋歷史、文學、考古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建築、新聞、影像等跨學科研究。有鑑於華人自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在美國的歷史是一跨國故事,應由華美雙方觀點陳述。在臺灣方面,則著重考掘歷史資料、文學、影像及視覺藝術檔案,利用在華語文閱讀與華美史料、文化及文獻分析之優勢,以「北美鐵路華工的歷史、文學與視覺再現」為題,重新詮釋華工歷史與生命書寫、僑鄉物質文化、海外華人檔案及華工公民認同與族群關係、相關視覺影像和藝術再現等議題和史丹佛團隊形成對話、協作交流及資源共享等合作關係。梁一萍老師本次演講即以臺灣團隊一員針對自己研究的項目「鐵軌循跡:工作倫理與美國鐵路華工的視覺再現」跟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1869年普羅蒙特里豐(Promontory Summit)鐵路竣工典禮的官方照片中可見中央太平洋鐵路與聯合太平洋鐵路的雙方代表開心握手,慶祝東西兩岸的會合,旁邊多人圍觀,有的人高舉香檳,有人脫帽致敬,唯獨不見華工,而照片中的「不見」正說明鐵路華工在美國主流歷史視覺記憶中的嚴重缺席。誠如著名的華美評論家伍德堯(David Eng)所言:「美國鐵路華工缺乏官方紀錄,他們沒有看得見的影像記憶」。面對這樣的空白,梁一萍老師將研究焦點放在鐵路華工在當代繪畫作品中的再現,並以李鴻德、劉虹、司徒綿與林志四位華裔美國藝術家的藝術創作為本,包含李鴻德以華工於內華達山脈建造鐵路為主題的水彩畫、1994年劉虹的裝置藝術作品《舊金山》、2008年司徒綿所創作的修正主義畫作《金色道釘慶典》、20082009年林志以鐵路華工為主題的展覽《隱形不受歡迎的人:鐵路華工》等作品,說明當代華美藝術家如何透過不斷創作,重新召喚這段被遺忘的歷史,以視覺藝術幫助鐵路華工再度被世人看見。她認為這些華美藝術家閱讀史料,訪查鐵路舊址,利用水彩、水墨、版畫、油畫、影片、裝置藝術等不同媒介再現鐵路華工修築中央太平洋鐵路的歷史,將他們的歷史刻畫在視覺藝術中,這正是他們身為華美藝術家為鐵路華工歷史再現所實踐的視覺正義。


最後,梁一萍老師分享了鐵路華工們的後代在每年510日都會回到普羅蒙特里豐(Promontory Summit)拍攝模仿1869年鐵路竣工典禮官方照片的大合照。交流時間在座讀者提出美國政府面對這段歷史缺失是否有後續相關作為?梁一萍老師也很高興的說明美國勞工部在201459日舉行表彰儀式,紀念150年前逾萬華工刻苦耐勞構築鐵路的堅毅精神,與多位美國勞工界先驅同列勞工名人堂。在教育方面也開始編撰供幼稚園至12年級學生使用的課程教材,史丹佛大學圖書館則提供蒐集研究資料,涵蓋歷史、文學、藝術作品與影像等支援,建立數位資料庫,以期能夠共同修補這段被忽略已久的歷史記憶。

 

參考資料:

《北美鐵路華工:歷史、文學與視覺再現》,黃心雅主編;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