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3【都市新故鄉? 50年後的都市原住民】


在2010年的統計資料中,原住民族居住並設籍在都市區域的人口已經超過了40%。城鄉遷徙的經驗,對個人來說,可能是悲歡交集,而這整個遷徙的趨勢對於原住民族來說,又是什麼樣的挑戰?


城鄉遷徙從民國50年代開始,至今仍然持續。一方面有人逐漸定居,成立教會、購置自宅,也有集眾人之力籌建集合住宅的努力;另一方面,河邊、橋下的新生聚落不斷為了城市中安身立命的家與政府對抗,維護自身權益。近50年來,同一個城市裡同一個時間裏堆疊了經驗相異的人,我們需要對都市原住民這個身分的複雜內涵有更細緻的理解,才可能明白相應的適應與傳承等種種議題。在通訊與交通都較以往更為方便的當代,遷徙不必是一次性、完全的切割或替換。原鄉與都市之間有很多互動的形式與機會,「都市」「原住民」的身分需要更有彈性、活潑的理解,並且可以支持相應的實踐。憲法增修條文所宣稱的多元社會,如何在都市中落實?都市原住民如何看待參與形塑都市的多元性?


台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於2015年10月23日(五)舉辦「都市新故鄉? 50年後的都市原住民」公共論壇,從上述這些重要的議題中,選取其中部分先行開始討論。論壇分為兩個場次,討論的主題分別是世代間的差異,以及都市與原鄉的互動。世代間的差異有兩層意思:一個就是字面上的世代,民國50年代的移民至今已有成年子女,或是孫輩,子女與孫輩在都市生長,與遷徙第一代的成長經驗大不相同;另一層意思是遷徙的先後,即使50年代的移民已經定居了,此刻仍有人持續遷入,並且掙扎適應。不同的世代面對的機會與困境不同。另一個討論的方向關注都市與原鄉的互動。年輕世代或更正確的說,定居都市的世代,以各自的方式維持與家、部落或是其他原住民社群的聯繫。原鄉與都市在生活中頻繁的來往,也提醒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兩者在概念上的關係。


本論壇之詳情請參考原民中心網頁:

http://www.cis.ntu.edu.tw/blog/2015/0...


◈◈◈◈◈◈◈◈◈◈◈◈◈◈◈


主任引言  https://goo.gl/TRA91h


場次一:都市原住民的世代差異  https://goo.gl/T8MGqe

1. Kino Lafin 柯伊諾.拉斌 先生  https://goo.gl/ituvLM

2. Kapa Looh 旮巴.洛歐 先生  https://goo.gl/JSII78

3. Namoh Nofu Pacidal 先生  https://goo.gl/mUo0ID

Q&A  https://goo.gl/Y4E92T


場次二:家在都市與原鄉之間  https://goo.gl/K9pFnV

1. Isak Afo 以撒克.阿復 先生  https://goo.gl/ZQKEaB

2. 尤天鳴先生  https://goo.gl/VyC9AZ

3. 楊士範先生  https://goo.gl/sbZcJy


綜合討論  https://goo.gl/T1M9z3

主任結語  https://goo.gl/n3KKrQ

留言